最近演藝圈爆出一串「閃兵藝人名單」,新聞看起來像在報名牌——誰誰誰被查出用假病歷逃兵,誰誰誰花費在閃兵上的費用疑似被當了盤子。網友罵翻、粉絲崩潰、男藝人急忙關留言。
但說實話,這不只是「逃兵」事件,而是一次讓全台女生重新審視「男性義務」的時刻。
女生對男生當兵,其實 又佩服又心疼
對很多台灣女生來說,「男朋友當兵」是成長故事的一部分。從早期的「等他退伍再在一起」、到後來的「四個月一下就放人回來」,兵役制度縮短、但情感象徵還在。
女生其實很清楚——兵役不是什麼光榮冒險,而是現實考驗。早起、操課、學會團體生活、學會忍耐長官情緒。那是一種「國家教你長大」的過程。
所以當女生看到有男藝人為了逃兵役而動手腳時,不只是「不爽」那麼簡單。更多的是一種被背叛的感覺。
因為服兵役的男性,曾經是我們眼中那個「願意承擔」的人。而那些用錢買到免役資格的藝人,等於是在說:「我不需要經歷那一段,也照樣能當男人。」
閃兵這件事,戳破了「男性責任」的幻象
台灣社會一直有個矛盾:嘴上說男女平權,但制度上,男性還是背負更多「義務」的期待——要服兵役、要賺錢、要有肩膀。
但當這些「義務」變成可以靠金錢、關係或名氣閃掉的時候,整個「男性責任」的象徵也就被掏空。
女生看在眼裡,可能會覺得更現實:「原來不只是女生在被比較誰有資源、誰有靠山,連男生的『責任』也分階級啊。」
那些真的乖乖去當兵的男孩,可能在烈日下流汗、在冰冷營房裡熬日子;而有些人只要動動關係、掏掏錢包,就能繞過這一關。這種差距,不只是法律問題,更是信任的破口。
女生不是要看男人受苦,而是想看到誠實與平等
有些人會說:「女生又不用當兵,憑什麼批評?」但這句話其實低估了女性的同理心。
多數女生不是希望男人受苦,而是希望「公平」。就像我們看到職場上有男主管因為性別刻板印象升遷快、薪水高,我們不是想他掉下來,而是希望自己也有被平等看待的機會。
兵役的邏輯其實一樣——不是所有人都該上戰場,但既然制度還在,那就該公平、透明。如果有人能用金錢或特權跳過,那麼不論男女,都會對這個社會失去信任。
最該檢討的,可能不是男人,而是我們的價值觀
這次閃兵事件讓人更清楚看到:台灣的「男性氣概」其實很脆弱。我們常說要有擔當、有骨氣,但當制度變形、金權介入,「擔當」就變成選擇題。
女生看待這件事,不一定是想批判,而是會更認真去問一句——
「那我身邊的男人,是會願意面對責任的人嗎?」
因為不論男女,逃避都不是罪,但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,才是成熟的開始。
在兩性關係裡,我們都會遇到逃避:逃避承諾、逃避溝通、逃避長大的那一刻。
而這些「閃兵男星」,只是把那個逃避放大成了全國直播。
女人怎麼看待「閃兵男」?其實是一種信任測試
老實說,女人不是在意你有沒有當兵,而是在意你是不是敢面對責任的人。當一個男生用盡辦法閃兵,女生在潛意識裡感受到的,並不只是「你不想去當兵」,而是「你會不會在感情裡也閃?」
畢竟,「逃兵」這兩個字在情感世界裡太熟悉了。
有些男人逃避當兵,有些男人逃避溝通;有人怕打仗,也有人怕面對真心。兩者的核心其實一樣——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。
對很多女人來說,兵役象徵的是一種「責任的成人禮」。你去過,你受過訓練,你知道什麼叫團體、紀律、耐性。這不代表女人崇拜軍人,而是那種「能撐過去、不閃不躲」的特質,會讓人自然產生信任感。
相反地,那些靠關係、靠金錢、靠假病歷閃掉的男人,讓人懷疑:如果有天婚姻出問題、事業卡關、人生遇到挫折,他是不是也會用同樣的方式「閃人」?
女人看男人,從來不只看外表或身高,而是會默默觀察——你面對責任的態度。閃兵,不只是法律或社會事件,更像是一次「人格測驗」,測出一個人遇到壓力時會不會逃。
所以這波事件,對很多女性來說,不是單純的新聞八卦,是一種警訊:「原來不是只有戀愛裡會遇到逃避的男人。連國家義務都能閃,愛情的責任又能有多認真呢?」
真正的勇氣,是不閃
身為女人,我其實不在意你有沒有當兵,我在意的是——
你是不是那種遇到困難不閃躲的人。
因為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責任,不管是在軍中、愛情裡,還是生活裡,
那才是真正讓人安心、也讓人尊敬的男人。
圖片來源:
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a-group-of-soldiers-with-guns-in-the-grass-VZaqbCidWCI
艾姬部落客